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希腊文化的近代来源,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发现得比较晚,也就是一百多年以前才有考古学家在爱琴海附近发现了克里特岛,对这个岛进行考古挖掘以后,结果发现了非常奇妙的宫殿建筑遗址,甚至有各种各样的“卫生设备”,但是那些“卫生设备”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相信,当时的文明相当发达相当繁荣,这个克里特岛实际上成了两河流域和希腊本土之间的一个跳板,希伯莱的文明,希伯莱的宗教思想、神学也是通过它传入希腊,跟希腊的哲学相结合,所以这样看起来,希腊文化有它本土的东西,更多的成分是从两河流域取得的,是巴比伦文化、腓尼基文化,腓尼基就相当于现在的黎巴嫩,腓尼基文化对希腊的影响主要是文字方面,腓尼基的文字是只有子音没有母音的,到了希腊以后,希腊加上了几个母音,变成了可以发音的东西,这是希腊语的始祖,恐怕也应该是欧洲语言的始祖。
因此可以说,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希腊,希腊文明的源头是同两河流域的交流,不是说从两河流域的文化发展出了一个希腊文化,而是说希腊文化受到了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两河流域的文明程度高于希腊,这样在以后才有了希腊的古代历史,黑格尔经常就说只要一提到希腊,就有一种“家园之感”,那么大的欧洲把那么小的希腊当作自己的家园,这话不是偶然的,但是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欧洲的家园”,它还有它的根,它还有它的源,就像我们中国追求我们自己的古代历史一样。
讲这样一段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说欧洲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有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现在的欧洲文明和古代的欧洲文明已经有很大的不一样了,我们常说现在欧洲文明的核心是科学和民主,科学和民主在希腊时代就有吗?当然希腊时代有过一段时间的民主,有过一些科学的思路,我们要是不了解这些东西,就不容易了解欧洲是怎么就这样慢慢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发展下来的。
至于欧洲皇族的最初起源,主要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也就是说法律面前并非人人平等,中世纪盛期的《萨克森法典》中关于军队盾牌制度来解释等级制度的形成,共有七个受邑者的等级,处于顶端的是国王,其次是大主教和主教,再次是世俗贵族,伯爵和自由领主居四,陪臣和家臣局第五,他们的封臣居第六,最后是单盾骑士。
世俗贵族的爵位问题(这里把宗教阶级撇开)。
皇帝(Kaiser)这个好理解的,最大的BOSS,这个词来自古罗马的皇帝。
国王(Knig)国王和皇帝经常是同一个人,不过神圣罗马帝国有在父亲活着的时候把儿子加冕成为国王的先例,因为毕竟有“选举制”这个坎,为保王位(皇位)顺利传接这是个办法,儿子会有“德意志国王”,还有“罗马国王”(或叫“罗马人国王”)的称号,不过就是个太子而已,不会行使真正国王的权力。
公爵(Herzog)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盛期,公爵是超级权力人物,德国当时是由部落公国组成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家元首就是从公爵中“选举”的,当时公爵的家族可以这样说:“皇帝轮流做,来年到我家。”成为公爵,其实就是离国王之位咫尺了,每个王朝都是从公爵家庭起家,可以说撒克森王朝法兰克尼亚王朝士瓦本王朝,这些都很能说明问题,当神圣罗马帝国最为强盛时期,并入主意大利部分的时候,也封过不少公爵,但是意大利的公爵爵位和德国本土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算是个官僚集权国家的爵位。
方伯/侯爵(Landgraf)其实可以理解成侯爵,因为按照词翻译的话方伯倒是蛮妥当,图林根的领主就是Landgraf,因为不是部落公国,其实权力和公爵几乎是相等的,但是还是稍微低一等。
边伯/侯爵(Markgraf)同样是非常有力的人物,顾名思义,边区的最高长官,例如阿斯坎家族在勃兰登堡的Markgraf“大熊”阿尔布莱希特,边区长官一看就是非常着重于武力,拥兵自重的诸侯,迈森的“藩侯”也是Markgraf,意大利安科纳边区的长官也是。
行宫伯爵(Pfalzgraf)经常被翻译成普法尔茨伯爵,也叫帕拉丁伯爵,就是在领地中“享有王权的伯爵”,当然也是位大人物,经常由和皇帝私人关系密切的人来担任,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异母的兄弟就是莱茵行宫伯爵,亨利六世的亲弟是勃艮第行宫伯爵,都是看似特权相当高的主儿。
自由伯爵(Freigraf)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皇后给他带来的弗朗什孔泰,就是自由伯国,自由伯国一看就是领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好地方。
城堡伯爵(Burggraf)可以翻译为“城堡长官”,这个翻译非常贴切,就是由皇帝授命管理帝国城堡的诸侯,其实是管理那里一片行政军事的事务,例如马格德堡就是Burggraf,以后成为第二帝国的霍亨索伦出身于南德的纽伦堡Burggraf。
杨牧之从医院离开之后,直接坐车来到机场,在坐车,杨牧之就已经订好了机票,首先飞往阿姆斯特丹斯西霍普国际机场,然后再从阿姆斯特丹转车直到那个欧洲小国。
阿姆斯特丹位于艾瑟尔湖西南岸,是荷兰王国的首都,荷兰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人口约七十一万,被称作为北方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中世纪初还是个渔村,一九二六年才建市,十九世纪初成为荷兰王国的首都,十六世纪前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十六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在此之前,无统一历史,一五六六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一五六八年爆发延续八十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一五八一年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十七世纪初开始成为海上殖民强国,一七九五年法军侵入,拿破仑失败后,一八一五年成立荷兰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虽宣布中立,但仍遭德军突然侵略,一九四九年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九五八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阿姆斯特尔河从市内流过,从而使该城市成为欧洲内陆水运的交汇点。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全市共有一百六十多条大小水道,由一千余座桥梁相连,漫游城中,桥梁交错,河渠纵横。从空中鸟瞰,波光如缎,状似蛛网。市内地势低于海平面一到五米,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由于地少人多,河面上泊有近两万家“船屋”,过去城市的建筑几乎均以涂了黑柏油的木桩打基,以防沉陷,王宫的地基使用了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九根木桩。
“丹”,在荷兰语中是水坝的意思,是荷兰人筑起的水坝使七百年前的一个渔村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十六世纪末,阿姆斯特丹已成为重要的港口和贸易都市,并曾于十七世纪一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文化中心,一八零六年,荷兰将首都迁到阿姆斯特丹,但王室、议会、首相府、中央各部和外交使团仍留在海牙。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拥有七千七百余家工业企业,工业用钻石产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八十,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第二大港,港口完全实现了现代化,港内外交通运输十分发达。
鲜花是荷兰重要的出口商品,位于阿姆斯特丹西南郊的阿斯梅尔花卉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市,花卉销往一百多个国家,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独特的景观使阿姆斯特丹的旅游业十分发达。
阿姆斯特丹又是欧洲文化艺术的名城,全市有四十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各种艺术品一百多万件,其中不乏蜚声全球的伦勃朗、哈尔斯和弗美尔等大师的杰作,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梵高美术馆以收藏十七世纪荷兰艺术品而闻名,梵高去世前两天完成的《乌鸦的麦田》和《吃马铃薯的农夫》就陈列在这里。
一九九四年,阿姆斯特丹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阿姆斯特丹黄金时代的原貌多有保留,几乎是一座活的博物馆,美丽的运河交织出“水都”风光,林立的博物馆囊括荷兰所有知名画家的作品,古典音乐殿堂,国家音乐厅里的演出更是不容错过,阿姆斯特丹显得古老而极有味道,所有三层和四层的小楼房被蓝色、绿色和红色精心地装饰着,可爱得就象假的一般,这些玩具一般的楼房的门,是那么的狭小,仅能容得一个人走进,古时此地有一条奇怪的法律,门越大交纳的税就越多,无奈的人们只好将门尽量做小,却把窗户做得很大,家具什么的都从窗口吊运进出,所有小楼房的顶部,都有数个伸出来的铁钩子,以固定吊运物品所用的绳索。
展开全部内容